歷經900年流血與紛爭的「波弗特堡」

高倨山谷,佔據俯視大馬士革(Damascus)到貝卡谷地(Beqaa Valley)的絕佳位置,矗立著一座要塞。 阿拉伯人稱它為Shqif Amun,意即「高聳的岩丘」;然而它的另一個名字 ─「波弗特堡」(Beaufort,意指 「美麗的堡壘」The Beautiful Fort),卻是西方人耳熟能詳的衝突火藥庫。

在12世紀由十字軍所建造的波弗特堡,早在羅馬後期,或是拜占庭統治時期,就已有個大致的雛型。在經 過阿拉伯人擴建後,十字軍加強了「波弗特堡」既有的防禦結構,使它一躍成為黎巴嫩地區最具戰略性的軍事 要塞。

多年來,歷史上的爭戰使得「波弗特堡」的所有權,歷經了十字軍、大馬士革以及西頓(Sidon)統治者的 先後接管。黎巴嫩內戰時,巴勒斯坦解放組織(PLO)控制了波弗特山區;而1982年,第一次以黎戰爭爆發,入 侵黎巴嫩的以色列軍隊也順勢佔領了「波弗特堡」,並盤據了長達18年之久。2000年,因國內輿論壓力而決議 自黎巴嫩撤軍的以色列軍隊,在離開時用了近6噸的炸藥企圖摧毀「波弗特堡」;然而猛烈的爆炸,卻也只使這 座堅比鋼鐵的古老遺跡,掉落了幾塊碎石而已。「波弗特堡」,與它的輝煌卻又滄桑的歷史,仍然一起矗立在 南黎巴嫩的山區。

當第二次以黎戰爭爆發,以色列在2006年重回黎巴嫩時,軍方在路線部署上刻意避開了「波弗特堡」。這個 佔據黎巴嫩最重要戰略位置,曾經代表著勝利的「波弗特堡」,在歷經了900年不斷的流血與紛爭後,現已變成 了個知名的觀光景點,以它過往的歷史事跡,提醒著人們殺戮與戰爭的荒謬。